|
|||||||
——记内蒙古自治区劳动模范、中国尊龙凯时 - 人生就是搏!-z6com定临项目经理董国杰
董国杰,2015年1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现就职于中国尊龙凯时 - 人生就是搏!-z6com集团定临高速项目部,担任项目经理。怀揣“用担当诠释忠诚 用实干履行使命”初心使命,永远把“为企业谋辉煌,为国家谋繁荣”作为奋斗目标,这是董国杰入党的初心使命。正是这样的初心,让他以永不懈怠的精神状态和一往无前的奋斗姿态,努力朝着目标奋勇前进。在这种精神的感召下,董国杰于2020年12月获得内蒙古自治区劳动模范荣誉称号。
“我志愿加入中国共产党,拥护党的纲领,遵守党的章程,履行党员义务,执行党的决定,严守党的纪律,保守党的秘密,对党忠诚,积极工作,为共产主义奋斗终身,随时准备为党和人民牺牲一切,永不叛党。”随着入党誓词的落幕,董国杰成为了一名光荣的共产党员。看着胸前闪闪发光的党徽,他激动地说:“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我将尽我的绵薄之力为企业谋辉煌、为职工谋福利、为国家谋繁荣”。
用行动诠释党员的“初心”
新时代,是奋斗者的时代,新时代,是不忘初心的时代。
2017年冬天,零下20多度的气温裹挟着定西的土地,董国杰初到定临项目,面对着项目部刚刚开始组建、仅五六人的项目团队、工期紧、任务重的难题,董国杰也犯怵。
但是,共产党员的责任和使命,让他浑身充满着力量。随后的日子里,董国杰带领技术员扛着仪器钻山爬沟、顶着漫天大雪和凛冽寒风去现场观测整条路线的地势,勘测、放线,做好施工前的每一个环节,在寒风刺骨的山上,不到半天,手脚就已麻木。吃得了苦,耐得住寂寞,一心一意建设项目。
面对着大家在项目初期艰苦生活的抱怨和牢骚,他总是耐心的劝说,并用共产党人的长征精神、延安精神劝导着大家:“共产党人在艰苦的长征中,爬雪山、过草地、煮皮带,我们现在的生活,再艰苦能苦过我们的前辈?”就这样,他用谆谆教导和实际行动,带领大家取得了一个又一个的成果。
大家心往一起想,劲往一处使,大家都以共产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团队力量迅速凝聚。他和团队通过对高速公路施工工艺的改进总结和创新发明,先后创造的实用新型发明有隧道初期支护施工的一种锁脚锚杆定位装置、一种可周转使用的隧道钢拱架护脚器及桥梁箱梁预制生产的一种可周转使用的公路预制梁张拉槽口装置。同时,他通过创新总结,改进了3项工艺工法,分别为桥梁预制空心板腹板混凝土自动凿毛施工工法,旋挖钻硬质岩层施工工法,桥梁盖梁抱箍施工工法;撰写施工技术总结4篇,分别为软土地基处理水泥搅拌桩施工技术总结,钻孔灌注桩施工技术总结,高速公路箱梁预制技术总结,边坡防护工程锚杆框格梁施工技术总结。这些实用新型发明、工艺工法、施工技术总结均在定临高速公路工程建设施工过程中得到了大力推广应用,具有工程质量易保证、进度快,施工工艺先进、机械化程度高等特点,得到了建设、监理单位及其他相关方的高度评价,并为企业带来了可观的经济效益。
他经常对大家讲:“共产党员就要有不怕吃苦、敢于奉献、甘于担当的决心和毅力,年轻干部更应该俯下身子,迈出步子,干出样子”。正因如此,他才能带领着这个团队取得一个个惊人的成绩,一项项技术发明,为定临高速项目的顺利建设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征服“世界性难题”的韧劲
定临高速项目除了当地的地势、地质及气候上带来的自然难题以外,胡麻岭隧道的施工一直以来也被公认为“世界性难题”。
胡麻岭隧道区地表覆盖层主要以第四系冲洪积成因粉细砂及第四系风积成因黄土为主,下部基岩为新近组临夏系泥岩、石膏、钙质胶结层、泥质砂岩、疏松砂岩及砂砾岩。围岩自稳性差,施工难度大。且隧道区属低中山侵蚀丘陵地貌,以黄土峁为主,山高坡陡,地势起伏大,隧址区围岩均为V级软弱围岩,工程建设地形地质构造复杂,施工难度不亚于世界施工难题的兰渝铁路胡麻岭隧道。
“在豆腐脑上打洞”,这样的施工环境,前所未有,没有相关的成功经验,没有相关的技术经验。怎么办?退还是进?面对复杂的施工环境,董国杰和他的团队以共产党员的韧劲和艰苦奋斗的拼搏精神决定迎难而上,攻克这条难啃的“世界性难题”。
成立党员突击队,党员和积极分子面对着鲜红的党旗发下誓言:“不攻克这道技术难题,绝不收兵。”
积极组织技术人员、邀请相关行业的专家多次进行研讨、勘察,对方案实施的可行性从抗滑桩稳定性验算、地表水和地下水引排、地质岩性分析及具体施工工法等方面展开了分析论证,并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解决方案,制定了相关解决措施。
针对胡麻岭隧道施工中,洞口段为软质围岩、地质条件较差的情况,董国杰和团队技术人员认真听取专家及技术人员的意见建议,遵循尽量减少对岩体扰动的原则,以提高洞口段岩体和边、仰坡的稳定性。在保持边、仰坡稳定的前提下,及时施作洞口,并在进洞之前,结合洞口的实际情况,先做好洞口地表的防排水措施;在大断面、浅埋和地质条件差的情况下采用地表预注浆、超前长管棚注浆等预加固措施,隧道洞口段施工质量控制重点是进洞施工质量和地表预加固质量;采用台阶法施工,先施工上台阶,凡能用人工施工的情况,不允许爆破;需爆破时,严格控制药量,人工风镐修边,控制超欠挖,减少对围岩的扰动;利用穿越富水流砂层钢护筒护壁抗滑桩成孔技术和小微差光面爆破技术,攻坚克难,解决了富水流砂层地质条件下抗滑桩无法成孔的难题,使洞口偏压地形的塌方体变形得到有效控制。尤其是左洞洞口,利用穿越富水流砂层钢护筒护壁抗滑桩成孔技术和小微差光面爆破技术,攻坚克难,解决了富水流砂层地质条件下抗滑桩无法成孔的难题,使洞口偏压地形的塌方体变形得到有效控制。
面对不断发生的渗水、涌砂情况,董国杰和全体员工没有退怯和气馁,面对着硬骨头勇往直前。通过和业主、设计院相关专家及施工方技术人员多次现场勘察,制定了新的抗滑方案—2米桩径、4米间距钢筋混凝土灌注桩16根,10毫米厚钢护筒跟进,穿过流砂层后正常成孔。但是施工过程中,又出现了新的问题—桩周土压力过大,护筒变形严重,在加工护筒时增加了劲圈和三角顶撑,并制备了泥浆平衡土压力,变形问题得到了改善,15#桩成孔,项目经理董国杰现场监督指导灌桩全过程,奋战17个小时,15#桩顺利浇筑。
就这样,董国杰带领着定临项目的技术人员边施工、边探索、边科研,通过百余次专家会议论证,历经上千次工艺试验,一个个施工难题不断被破解,隧道也在一米一米的不断向前推进,随着胡麻岭隧道12#桩的浇筑成功,定西端左线16根抗滑桩全部完成。
时刻把群众安危冷暖挂在心上
将人民群众的安危冷暖牢记在心,永怀敬畏之心、感恩之情、服务之责,为民、爱民、亲民,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这始终是我们党立于不败之地的根基。
在平时的工作和生活中,董国杰将“长征精神”“延安精神”等党史教育恰如其分的融入其中。定西,是红色教育氛围浓厚的区域。他常常带领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到属地红色教育基地进行学习,让大家直观的感受到真正正确的入党动机应该是始终将人民的利益放在首位,为了最终实现共产主义而奋斗终身。
工作时激情澎湃,生活中也毫不逊色。项目部组建初期,仅五六人,为了控制成本,都是大家自己动手做饭。每当下班回到宿舍的时候,董国杰看到满身疲惫的同事,就抢着给大家做饭,并每天变着花样的做,为了大家吃好每天乐此不疲。围坐在一起吃饭的幸福洋溢在大家的脸上,满身的疲惫都化作了温暖,大家对董国杰的钦佩之情愈来愈浓。
施工一线的建设者们大多都是背井离乡,日常的生活更是两点一线,为了能够使得职工在项目部感受到家庭的温暖,董国杰在征求大家的意见后,决定在每个月的15日为职工举办一次集体生日。虽然是一个简单的小仪式,是一餐简单的晚餐,但是,却让职工感受到了温暖,让职工在远离家乡的项目部感受到了不一样的亲情。
在生活中,他积极组织职工参加当地民俗文化节举办的篮球比赛活动及项目部举办的各类活动,积极联系属地政府、周边居民,共同进行一些活动,拉近了邻里关系,增进了感情。白天在现场,晚上整内业,在这样忙碌的工作中,董国杰仍然抽出一部分时间和员工谈心,了解员工的思想动态,解决他们在工作、生活中的烦心事、愁盼事。就这样,董国杰用自己的行动温暖着项目部的每一位员工,定临项目部越来越团结,大家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项目进展也越来越顺利。
践行初心永远前行
如今,定临项目部成为了甘肃分公司的一张名片。面对公司和社会各界给予的赞誉和肯定,董国杰没有自满。
不忘初心,方得始终。时光荏苒,在工作岗位的历练中,正是时刻牢记自己是一名党员,才使得董国杰在人生的道路上一往无前的努力拼搏。他说:“作为一名共产党员,我将更加牢记初心使命,坚定理想信念,践行“一天也不耽误、一天也不懈怠”的企业精神,开拓进取、真抓实干,进一步加强管理,带领团队努力奋进,建设安全、可靠、让大家满意的项目,为员工、为企业做出自己的贡献。”